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召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版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5-05-27    作者:  武占东、刘海明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贯彻执行《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制定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文件要求,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2025年5月23日上午,我院农机系在农工楼303会议室召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版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论证会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原会长刘宪研究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衣淑娟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郝建军教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蔡晓华研究员,以及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施郭健等5位专家参加会议,就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会议由张兆国教授主持,学院院长杨启良、副院长梁小波农机系全体教师线上线下共同参会。

会上,王成琳副教授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向各位专家汇报了新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与进展。与会专家对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宝贵意见。刘宪研究员指出,课程体系应强化“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艺技术”交叉融合,夯实学生对土壤性能、生物防治与农机安全的综合理解。郝建军教授建议增设“农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智慧农业”等课程,推动创新实践聚焦智能农机领域。蔡晓华研究员认为加强“农业基础课”、“单片机原理”、“三维设计”等课程建设,并在实践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设计与快速制造能力。施郭健高工提出,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建“农机—农艺”融合课程,增加“土壤力学”课时,强化土壤与农机相互作用理论教学。衣淑娟教授指出在选修模块融入高原特色智慧农业实践环节,强化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杨启良院长提出,云南山地坡陡、土壤黏重,作业条件复杂,应加强仿生原理教学与智能平台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方案修订方向明确、举措务实,紧贴学科前沿与区域需求,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同时对课程体系、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优化提供了宝贵建议,为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地区特色进一步凸显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最后,张兆国教授代表学院感谢专家组的悉心指导,并表示学院将充分吸纳意见建议,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培养具备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下一条:现代农业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与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党支部和云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学主题党日活动